東辛農場的廣袤田野上,玉米收割作業(yè)正如火如荼地開展。與此同時,蘇墾農發(fā)東辛分公司供應貿易部的烘干車間內,一場與時間賽跑的“秋糧保衛(wèi)戰(zhàn)”正火熱進行。

天剛破曉,供應貿易部的大院已是一派繁忙。滿載新收玉米的運糧車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有序過磅稱重,司磅員記錄數據后,立即抽取樣品送往化驗室檢測水分、雜質等指標。供應貿易部經理駱中正介紹:“今年雨水偏多,收割日期也較遲,收上來的玉米水分含量都在25%以上,堆久了容易霉變。為此我們組建晝夜兩班倒烘干隊伍,全程保障設備不停轉、烘干不中斷,以‘歇人不歇機’的方式全力守住秋糧品質。”
走進烘干車間,2條塔式烘干線正全速運轉,傳送帶將玉米源源不斷送入烘干塔,經過智能溫控系統(tǒng)精準處理后,干燥的玉米從出料口傾瀉而出。技術人員緊盯中控屏上的溫度和濕度曲線,根據玉米初始水分實時調整參數。初始階段采用100—130℃高溫快速去除游離水,水分降至20%后切換至60—80℃低溫慢烘。這套精細化操作既確保了烘干效率,又保障了糧食品質,最終將水分穩(wěn)定控制在14%的安全儲存標準。
為應對秋收高峰期,供應貿易部早在收獲季來臨前就對50余臺輸糧設備、6條烘干線及17棟庫房進行了“拉網式”檢修,更換易損件、調試電路、殺蟲消毒,提前筑牢設備安全防線。配備20余臺運糧車循環(huán)轉運,確保從收割到烘干入庫的全流程無縫銜接,日烘干能力穩(wěn)定在2800噸以上。

在烘干塔持續(xù)的轟鳴聲中,經過烘干的玉米通過密閉輸糧系統(tǒng)直接送入標準化糧倉。截至目前,東辛農場已完成玉米烘干超萬噸,為打贏“三秋”生產攻堅戰(zhàn)、守護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