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日來,東辛農場場域內智能聯合收割機、免耕精量播種機、無人機等智能農機“奔赴”夏收夏種一線,開啟“三夏”智能作業(yè)新模式。
與傳統聯合收割機不同,智能收割機上裝有“金匣子”——不同的部件上安有多種傳感器,可以實時記錄收割機的運行時間、收割量、運動軌跡等數據。生產區(qū)技術人員小陳高興地說:“過去一臺機器最少配備3個工作人員,分別負責開車、丈量面積及收糧等工作,現在有了這樣的設備,之前要幾個人干的活,現在一個人就能干哩!”
近年來,東辛積極落實“藏糧于技”,通過農田宜機化改造、智能裝備改造升級拖拉機、直播機、插秧機、收割機等耕種管收農機,開展農機設備智能化作業(yè)、農機信息數據采集及專業(yè)處理培訓,全面提升農業(yè)現代化水平。在西洋生產區(qū),只見一臺智能聯合收割機緩緩駛過,一臺打捆機便在拖拉機的牽引下,進行打捆作業(yè),打捆機用自己的“嘴巴”將收割過后散落在地里的麥秸吸進去,隨之“吐”出一個長方形麥秸捆,從上空看,田地好像一個巨大的俄羅斯方塊。
目前,全場夏收工作已圓滿收官,轉入夏種、夏管階段。在夏收完成的田地里,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。一臺拖拉機牽引著一臺8行氣吸式精量播種機,穩(wěn)步行駛在田間地頭,每臺播種機均配有漏種監(jiān)控報警裝置,確保一個穴只播一粒種,隨時監(jiān)控播種情況,這款看上去粗獷的機器做的可是精細活兒。
從曾經“黃金鋪地、老少彎腰”到現在“只聞機器響、不見人奔忙”,科技發(fā)展正不斷革新著現代農業(yè)生產方式,機械化、精準化作業(yè),有利于作物高效生長和田間管理,大大減少人工成本。如今,東辛正向著農業(yè)機械化、智能化發(fā)展快步邁進。

|